×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上海电力学院研究生招生:欢迎材料、环境、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报考!
调剂学科:材料化学工程(0817z01)二级学科
调剂条件:(1)考研初试成绩达到国家一区最低录取线。
(2)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① 第一志愿为工科(学科代码以08开头)学硕或专硕,初试科目含英语一(201)、数学二(302)或数学一(301);
② 第一志愿为理科(学科代码以07开头),初试科目含英语一(201)、数学二(302)或数学一(301);
③ 第一志愿为985/211高校或中科院理科或工科学硕,初试科目含英语一(201)、自主命题数学。
④ 第一志愿为理科(学科代码以07开头),初试科目含英语一(201),但不含数学。复试必须加考数学,要求成绩达到60分以上(100分卷),考试范围为高等数学(上册),考试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
⑤ 第一志愿为工科专硕,初试科目含英语一(201),但不含数学二(302)或数学一(301)。复试必须加考数学,要求成绩达到60分以上(100分卷),考试范围为高等数学(上册),考试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
(3)本科教育有一定化学背景,至少修过一门化学类基础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水化学、普通化学、大学化学、综合化学、工程化学 等)。
调剂申请
(1)邮件预调剂申请:从上海电力学院官网(组织机构,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表格下载,研究生招生)参考附表2复试科目,下载并填写附表1“2017年上海电力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考研调剂申请表”,发至邮箱wangluochun@shiep.edu.cn、wangluochun1968@sina.com。
(2)正式申请:研招网调剂系统开通后,通过研招网调剂系统申请。
(3)预调剂申请表、复试科目考试大纲下载网址:上海电力学院官网(组织机构,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表格下载,研究生招生)。
(4)调剂申请表、复试科目考试大纲索取及咨询联系方式:王老师(13371895943,021-35303242,wangluochun@shiep.edu.cn,wangluochun1968@sina.com)。
复试时间及内容
复试时间在国家分数线公布后一周左右。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和综合面试。专业课笔试科目不得与初试专业课科目相同,复试专业课科目及参考书目见附表2和附表3(见:上海电力学院官网:组织机构,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表格下载,研究生招生)。综合面试主要有英语听力、英语口语、专业英语和专家面试。
复试录取率:历年复试录取率99%以上。
就业情况:历年就业率100%;其中40% 进入电力相关单位。
奖助政策
复试补贴:参加复试被录取学生新生报到时凭车票报销往返路费(按动车二等座或普通车型硬卧标准)。
学费标准:每人每年7500元,每学年收一次。
住宿费:每年≤1600元。
奖学金:一、二、三年级分别设立入学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科研奖学金(共三等),一等比例为20%、金额为10000元,二等比例为30%、金额为8000元,三等比例为40%、金额为6000元。学校还设立国家奖学金(20000元)、校长奖学金(5000元)、优秀硕士论文奖励(市级5000元、校级800元)、院长奖学金(3000元)、企业奖学金等。企业奖学金有亚太财富(3000元)、浙能(2000元)、中海阳(2000元)、中天科技(1000元)等奖学金。此外学院还有高水平成果奖励(论文:800-3000元/篇;国家级科创获奖:特等奖6000元/项,一等奖3000元/项,二等奖2500元/项,三等奖2000元/项,鼓励奖1000元/项;市级科创获奖:一等奖2000元/项,二等奖1500元/项,三等奖1000元/项,鼓励奖500元/项)。
生活津贴:每人每年7200~20000元。
勤工俭学:设有助教、助管、助研等岗位。
困难补助:家庭困难补助(500-1500元/次);临时补助(最高1500元/次)。
学生就业
历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40%进入电力相关企业。历届研究生代表性就业单位如下。
电力行业:电力公司,发电公司,核电公司等。
电力相关行业:电力设计院,热工研究院,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建设及安装公司,电器科学研究所,电建装备研究院,变压器公司等。
新能源行业:空间电源研究所,新能源科技公司,钠硫储能技术公司,航天电源技术公司,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光电科技公司,光电材料公司等。
环保及质量监督:环境监测中心,环境保护研究院,环境保护局,大型环保公司,环评公司,商品检验公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技术公司,质量技术服务公司等。
教育:上海电力学院,教育培训公司,教育信息咨询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琼州学院,高级中学,初级中学等。
其他:远东控股集团,海事技术公司,基础工程公司,徐工机械,设计事务所,立信资产评估公司,燃气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立邦涂料,凯密特尔化学品,新药开发等。
学校概况
上海电力学院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临港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其中,杨浦校区位于上海市区东部长阳路,毗邻杨浦大桥,现为电力特色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电力系统中高级培训、电力科技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孵化基地;浦东校区位于浦东新区学海路,现为本科、研究生教育基地和中外合作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110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树立“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有特色”为目标,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坚持面向电力生产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的校训是“爱国、勤学、务实、奋进”,努力创建“刻苦、勤勉、求是、创新”的优良学风。学校的发展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科研为先导,用科研促进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 学校沿革
学校创建于1951年,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的发展演变,1985年3月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电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理工类高校。
■ 学科设置与教学水平
学校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含华东电力继续教育中心)共十二个二级学院,以及社会科学部、体育部两个直属学部。
学校拥有工、管、理、经、文5个学科门类,共有全日制本科专业30个。工学、管理学、理学为主干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4个,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市高校一流学科1个。
2006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在近两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奖19项,其中一等奖7项。2010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目前共有5个本科和2个硕士试点专业。获批9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拥有上海市精品课程24门、上海市教学团队4个。近五年,公开出版编写教材114本,其中获上海市优秀教材奖19本。
学校拥有国家级实践(实验)基地(中心)2个,省部级实验示范基地(中心)3个,省部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5个,25个校内实习场所,78个校外实习基地。
■ 师资队伍
学校有一支学历、学缘、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一千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68人,正教授103人,副高职称302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711人,有博士学位的36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05人。有兼任教师38人。
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1人,教育部优秀教师奖励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9人;上海市领军人才2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人,上海市教学名师5人,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1人,青年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人,上海市、上海市科教系统“三八红旗手”7人,上海市宝钢优秀教师奖11人,上海市育才奖25人次。
■ 研究生教育
学校在2006年获得硕士点授权,学校目前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四个一级学科,在18个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独立招收和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独立招收和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学校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招生、培养、学位等管理制度,具备良好的研究生办学的软、硬件基础设施。2009年—2016年,我校连续八年获得“上海市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专项基金资助,以“推广创新理念、支持创新实践、营造创新氛围”为宗旨的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我校已与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2个“上海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5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立后,我校在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中遴选导师,学位论文工作可由企业导师独立指导或与高校导师联合指导并在“基地”完成。2014年我校获批2个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研究生教育是导师负责制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我校注重导师培养,定期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培训,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和指导水平,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好保障。此外,我校在逐步探索强化毕业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预审、盲审、答辩等各个环节,学科委员会和学科专家、校外专家、导师全程参与到学生学位论文的各个阶段,把好各个关口,在校内、校外均实行100%盲审,确保论文质量得到行业内专家认可。
为营造高校创新氛围,促进各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经上海市学位办批准,我校于2009年至2016年连续八年成功举办了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和研究生暑期学校,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汇集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我校研究生在上海市优硕论文评审、及各类国家级、市级科创竞赛(如:全国挑战杯、英语大赛、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等)均取得较好成绩,近五年获得上海市及以上各项荣誉70余项,获奖达200多人次。
■ 科研水平
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建成原国家电力公司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部级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热交换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学校拥有一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一个大学生创新基地。
学校一贯重视科技工作,通过多年发展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近年来,学校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研总经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近千项,其中国家“973”“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浦江人才计划、曙光计划、晨光计划、阳光计划等多种类高水平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4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学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并拥有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权威检索机构SCI、EI和CPCI-S(原ISTP)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连续攀升。
■ 毕业生就业
就业是检验学校的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适合社会需要的主要指标。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下,学校确立了“就业主导、举校联动、巩固电力、拓展纵横、两形并重、确保五率”的就业方针。通过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规范化的就业服务,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学校借助广泛的校友网络和多年来与行业用人单位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举办全国电力人才招聘大会(上海站)等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5%以上,学校致力于行业合作,实施了“3+1订单模式”和“预就业”培养模式,行业内就业率显著提高。
■ 国际交流
近年来,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得到长足发展。学校举办首届“ADEPT国际电力高校联盟成立暨首届研讨会”,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等9所以电力为特色的国外大学签署了10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共商电力行业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德国、澳大利亚、越南、南非、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互惠的交流关系,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办学等实质性合作协议;同时,我校每年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和科技专家来校讲学及合作科研,聘请国外学者、专家担任学校名誉教授;分期分批的接受国外学生到学校学习或实习;每年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赴各国访问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校还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澳大利亚、德国等大学合作,共同培养具有适应我国电力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国际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新的形势下,上海电力学院将紧紧抓住高等教育、电力行业和上海市快速发展的机遇,朝着我国电力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重要基地、有一定国际影响、高水平有特色的电力大学目标砥砺奋进。
学院简介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是由上海电力学院三大主干学科(电、动、化)之一—化学学科发展而来的,学科成立于1951年,2000年发展为环境系,2004年与动力系组建成立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2年组建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现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工程和环境化学工程四个二级学科,设有环境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五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电力公司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部级)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高校电力腐蚀控制与应用电化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上海热交换系统节能、上海电力能源转换、上海防腐蚀新材料和上海发电环保四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70人,专任教师63人,教授14人,副教授25人,其中国家“杰青”1名、国家青年千人1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东方学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上海市曙光学者4人、上海市浦江人才3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3人、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获得者1名、上海市晨光计划人才2名、上海市扬帆计划2名。学院还聘请上海市海外名师1名以及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兼职教授12名。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8项,出版专著10余部、教材6部、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ESI论文3篇,SCI收录近130余篇。学院密切联系企业,实行产学研联合,一些专利技术实现了转让,多项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部分已形成生产线,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成功开发了吗啉等杂环类气相缓蚀剂的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产品新型气相缓蚀剂已在上海东松化工有限公司形成生产线,应用于国内40多家单位,并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热力设备纯十八胺停运保护技术”已形成产业,推广应用于沪、苏、浙等140多家电厂。
学科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通过科创项平台,取得较好成绩。近5年,研究生获上海市优秀硕士生论文2篇,发表ESI论文2篇(高被引)、SCI收录论文93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7项,获上海市大学生科创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二等奖、三等奖和鼓励奖各1项,“协鑫杯”大学生绿色能源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5批6人次出国参加短期学术交流或国际会议;多人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和上海大学等985/211高校博士生。
专业介绍
材料化学工程学科,拥有国家电力公司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部级)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以及上海市热交换系统节能、上海电力能源转换、上海防腐蚀新材料和上海发电环保四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学科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多人获得上海市东方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及浦江人才等称号。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近5年,学科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等40余项,科研经费600余万元。某些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电化学和能源催化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力,曾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结合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应用电化学、储能电池、能源转换技术、环境保护开展理论研究和新材料开发,解决材料腐蚀与防护、储能技术、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燃料电池、环境污染治理等应用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注重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新型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
师资队伍:
(详情见http://hhxy.shiep.edu.cn/stu_team.asp
国家杰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李和兴
国家青年千人:邵立冬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张大全、刘海梅
上海市东方学者:姚伟峰、邵立冬、陈文博、杨海申
上海市曙光学者:李和兴、徐群杰、张大全、姚伟峰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徐群杰、姚伟峰、周振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曾涛、吴强、陈文博
上海市杨帆计划:邹琪、范金辰
上海市晨光计划:周振、范金辰
教 授:李和兴、徐群杰、刘海梅、张大全、姚伟峰、张俊喜、葛红花、
邵立冬、陈文博、杨海申、闵宇霖、王罗春、廖强强、周振、赖春艳

ysu007

写了 503 篇文章,拥有财富 2550,被 171 人关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到人人
材料人网--https://www.cailiaoren.com/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小黑屋|材料人论坛 | 京ICP备16046932号-2/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4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