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鸿研 需求 视频 产品 专栏 招聘 活动 社区 APP下载 登录/注册
纳米能源线上研讨会
免费
报名学习
关注公众号后才能收到提醒
点击关注
本系列视频更新时发消息提醒我

介绍 目录 留言  

《纳米能源线上研讨会》之压电电子学专题
 

研讨会流程安排

王中林院士,报告标题: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的发明与未来展望

胡卫国研究员,报告标题:压电电子学材料与器件 

潘曹峰研究员,报告标题:压电光电子学材料与器件

翟俊宜研究员,报告标题:压电(光)电子学传感器

张岩教授,报告标题: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理论


每个报告将会留一些时间来讨论,欢迎各位同学、老师在材料人APP直播页面上留言与专家互动。


专家介绍

王中林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所所长,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Hightower终身讲席教授。王中林教授是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与摩擦纳米发电机,并首次提出自驱动系统与蓝色能源的大概念,将纳米能源定义为“新时代的能源”。王中林教授开创了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两大学科,提出的原创新物理效应引领了第三代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王中林教授Google Scholar统计的学术论文引用超过23万次,个人h-index为238,在世界范围内横跨所有领域的10万名科学家综合排名中名列第15名。王中林教授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已被选为以下美国物理协会(APS)、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美国材料研究协会(MRS)、美国显微协会(MSA)、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等国际专业学会的会士(Fellow)。王中林教授曾获评摄氏-林耐讲座奖(2020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2019年)、埃尼奖(2018年)、全球纳米能源奖(2017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015年)等多项重量级奖项。他是国际纳米能源领域著名期刊《Nano Energy》的创刊者与现任主编,该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5.548。

胡卫国,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其后任日本三重大学(Mie Univ.)、神户大学(Kobe Univ.)、东北大学(Tohoku Univ.)博士后和助理教授。主要从事III族氮化物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压电电子学器件数值计算、(光)电子器件研制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研究,在Nat. Comm.、Sci. Adv.、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4项,出版英文专著2章,应邀在美国MRS 等10余个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组织了EAMC、NENS等国际学术会议,现任微纳能源与传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潘曹峰,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办公室主任,国家基金委“优青”获得者。2005、2010年分别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博士学位,2011与2012年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以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其后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建立压电电子学实验室。主要从事低维压电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及人工触觉研究。在Nat. Photon.、Chem. Rev., Nat. Comm.、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90余篇,被引8200余次(web of science),H因子48,1篇论文被评为201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9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3项,授权中国专利18项。在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以及邀请报告30余次,并多次组织纳米光电与传感的国际会议。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北京市科技创新计划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课题10余项。现任卓越领军综合期刊Sci. Bull.和IOP出版社Nanotechnology的副主编、中科院与Cell联合创办的Innovation期刊学术编辑,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

翟俊宜,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科研办主任。于2001年7月和2004年7月分获清华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硕士学位。其后赴美留学,并于2009年2月获弗吉尼亚理工(Virginia Tech)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2009年4月翟俊宜博士获Director’s Postdoctoral Fellowship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纳米中心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压电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外延功能氧化物生长和表征、新型多功能电子学和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至今已在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Materials Horizons、Applied Physics Letter等SCI杂志上发表了100余篇材料方向的研究论文,他引次数超过4000次,论文被引用的H因子(h-index)是42。

张岩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应用物理系主任。Science Bulletin工作委员会编委, IEEE高级会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在压电电子学、自驱动系统等国际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在Advanced Materials、Nano Energy、Energy Environ. Sci.、ACS Nano、 Appl. Phys. Lett.、Phys. Rev. E等期刊发表论文126篇, H指数42,其中4篇论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火炬计划,参加863计划等项目。

 

《纳米能源线上研讨会》之摩擦纳米发电机专题

 

研讨会报告

王中林院士,报告标题: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明与未来展望

胡陈果教授,报告标题:电荷激励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输出能量管理

张弛研究员,报告标题:摩擦纳米发电机与自驱动微系统

王杰研究员,报告标题:摩擦纳米发电的性能优化与传感应用

程廷海研究员,报告标题: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环境振动能量俘获与智能机械传感

 

专家介绍

胡陈果,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Nano Energy副主编,Nano-Micro Letters 编委。博士毕业于重庆大学。主要从事低维功能材料制备和纳米器件设计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自驱动传感器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性工作。共发表SCI 论文270 多篇,被引用10000多次 (Web of Science),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科学》子刊3篇和《自然》子刊3篇,ESI 高被引15篇,H-因子5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和省部级基金4项,参加863课题1项。申请发明专利26 项,获授权21 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 项(排名第1),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1项。

张弛,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基金委“优青”获得者,北京市青年拔尖团队带头人、科技新星,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新锐科技人物。200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曾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赴日本NSK精工株式会社研修,2013年入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主要从事纳米发电机和自驱动微系统领域的研究,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机理特性、微纳制造和器件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开创了摩擦电子学新研究方向,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开展其在柔性机械、智能装备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在Nat. Comm.、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Nano Energy、Nano Today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引用2600多次;获28项国内外专利授权;出版中英文专著2章;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1次,邀请报告2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科院及北京市科技项目10余项。获评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Nano Res.期刊高被引论文奖等。现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微纳传感技术分会/微纳执行器与微系统分会理事,NANOSMAT学会会士,IEEE T. Nanotechnol.期刊副编辑。

王杰,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做博士后研究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系做访问学者,2016年入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主要从事储能与换能纳米材料与器件、超级电容器和摩擦纳米发电机及其在可穿戴电子产品/蓝色能源/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Robotics、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Nature/Science子刊9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

程廷海,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智能结构与系统实验室负责人。主要开展微纳能源俘获、自驱动传感以及机电一体化智能装备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系列机械模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设计思想,研制开发出多种原理与类型的摩擦电式机械运动传感器,取得了一些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积极推进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工业领域特别是机械行业的应用与发展。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Nano Energy、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等国际杂志上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30多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主持科研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