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材料人网主办、美国TA仪器协办的《“未来已来”—首届柔性电子与可穿戴材料线上会议》将于 2021年 1 月 9 日举办,在此诚邀您前来参会。以下是会议相关细节:
会议简介
当前,柔性电子与可穿戴材料领域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被视为对人机交互、电子产业的重大革新,相关产业正以指数级的规模快速增长。为了更好地促进产学研各环节的交流,材料人举办首届柔性电子与可穿戴材料线上会议,一起展望2021,展望未来。
会议主题
1.柔性电子与可穿戴核心材料研发进展;
2.柔性电子与可穿戴制备工艺;
3.柔性电子与可穿戴关键材料性能剖析与表征技术;
4.柔性电子与可穿戴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会议安排
2021年1月9日
上午9:30-12:00
下午13:30-17:00
特邀嘉宾
9:20 —9:30
主持人致辞
9:30 —10:30
王中林/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
报告主题:Nanogenerator for self-powered flexible electronics and sensors
10:30 —11:30
崔屹/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Precourt能源中心主任,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光子科学教授。
报告主题:纳米可穿戴科技:重新发明布料和口罩
11:30 —12:00
陈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工程中心主任、地球与环境工程系终身教授、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
报告主题:材料结构的颠覆性创新:从碳中和到柔性电子
12:00 —12:30
陈晓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校长讲席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柔性器件创新中心主任,Max Planck–NTU人工感知联合实验室主任。
报告主题:Devising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Toward Lab-to-Fab Translation of Flexible Electronics
13:30 —14:00
彭慧胜/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人才项目资助,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主要在智能纤维器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了270多篇论文,应邀出版了2部学术专著;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74项,41项实现了转让转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报告主题:智能纤维材料与器件
14:00 —14:30
杜学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课题负责人。
报告主题:智能高分子材料与自适应生物器件
14:30 —15:00
陈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并创建了可穿戴生物电子实验室,现任《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的副主编,2019和2020年度Web of Sciene的高被引科学家, ACS Nano Rising Stars Lectureship Award。
报告主题:用于个性化医疗的智能织物
15:00 —15:30
章曙/TA 仪器热力学高级技术专家。
报告主题:何以解“柔” ,唯有“TA”!
15:30 —16:00
陈志刚/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能源学科讲席教授,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南昆士兰大学功能材料学科带头人。
报告主题:热电材料及其柔性可穿戴热电器件
特邀主持
马倩
TA仪器热分析高级技术专家,美国Tufts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热分析在材料相结构和相转变中的表征。
会议参与
本次会议不收费,由材料人网同步直播。
 |
百叶传说 (2021-01-09) |
回复TA |
感谢各位老师的分享,学习到很多,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学习机会。支持材料人和TA!
 |
百叶传说 (2021-01-09) |
回复TA |
陈老师,您好。柔性可穿戴和经皮给药有没有结合可能呢
 |
宋忠乾 (2021-01-09) |
回复TA |
老师,石墨烯材料是否适合做热电材料呢?是否有前景?
 |
范胜杰 (2021-01-09) |
回复TA |
陈老师,您好,请问目前无机柔性热电材料发展的最大瓶颈在哪里?
 |
Nanofish (2021-01-09) |
回复TA |
接上面的问题,而气候较热的时候,方便穿戴热电柔性材料,但这时温差较小,收集电能就会比较小。这种矛盾怎样解决
 |
像个小孩 (2021-01-09) |
回复TA |
陈老师您好,中高温区热电材料在柔性热电领域有什么应用前景
 |
Nanofish (2021-01-09) |
回复TA |
陈老师,谢谢您精彩的报告,有一个矛盾,寒冷条件下,人体与室外温差大,收集的能量效率会比较高,但是寒冷时,人不会只穿一件衣服,让柔性材料的两面一边直接接触人体皮肤(高温),另一面直接接触冷空气(低温)。
 |
Chen Shuai (2021-01-09) |
回复TA |
陈老师对于离子型的热电器件有什么看法,离子型的热电材料有什么弊端呢?
 |
加速度 (2021-01-09) |
回复TA |
老师,热电材料的基底是不是也需要有较好的导电性? 宁外,对于可穿戴器件来说,是不是器件要与人体达成特别紧密的接触才有比较好的发电效果,这种特别紧密的接触会不会极大地影响穿戴的舒适性呢?
 |
好豆 (2021-01-09) |
回复TA |
这种热电材料存在的制冷效应与电卡效应有什么区别呢?
 |
动静 (2021-01-09) |
回复TA |
陈老师,利用人体热量的热电材料,在寒冷条件,也是可以用吗?热量难收集还是材料不允许
 |
好豆 (2021-01-09) |
回复TA |
请问这种热电材料存在其逆效应吗(就是电热效应)?
 |
加速度 (2021-01-09) |
回复TA |
老师,PEDOT:PSS被浓硫酸处理以后。使用该材料做成穿戴器件,如果器件损坏,会不会有硫酸泄漏的潜在影响,对人体产生伤害。
 |
- (2021-01-09) |
回复TA |
陈老师,非常感谢您精彩的报告。有一个小问题想请教您,请问怎么能从理论上或者说是怎么确定所要进行的某种元素掺杂/固溶能够实现Seebeck系数的提升呢?是需要从能带结构之类的角度考虑嘛?
 |
加速度 (2021-01-09) |
回复TA |
老师,无机热电材料直接用于柔性穿戴器件,其本身的柔性是不是有很大的限制,做成结构柔性的话,整体制备是不是比较困难。在柔性穿戴领域,相对而言,有机的热电材料是否相对于无机材料有更大的前景。
 |
刘利 (2021-01-09) |
回复TA |
一般热电材料都是用半导体、合金或无机材料,请问老师热电材料如果用有机材料(相变材料或二维导电材料)的话会有什么优势或前景吗
 |
风控 (2021-01-09) |
回复TA |
请问陈老师,是否可以通过热电材料减少焦耳热?
 |
Lenny (2021-01-09) |
回复TA |
请评价一下二维热电材料的发展前景?
 |
ACT100% (2021-01-09) |
回复TA |
欢迎陈老师!
 |
李志伟 (2021-01-09) |
回复TA |
双轴拉伸应力施加,请问如何确保两个轴两端夹子夹得紧呢?
章曙回复:
这个取决于您材料,如果是生物组织,我推荐只用勾爪,如果是普通材料,那么夹紧以后需要观测实验数据。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