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鸿研 需求 视频 产品 专栏 招聘 活动 社区 APP下载 登录/注册
第四届电池技术研讨会
免费
报名学习
关注公众号后才能收到提醒
点击关注
本系列视频更新时发消息提醒我

介绍 目录 留言  

为了探讨电池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材料人网计划于 2023 年 5月 27 日在东莞松山湖举办“新电池 新机遇”——第四届电池技术研讨会,并开展线上直播。

会议主办

材料人网

会议协办

沃特世、TA仪器

会议流程
08:55-09:00 主办方介绍会议
09:00-09:40 潘锋:锂电池材料的结构化学与电化学研究
09:40-10:20 李峰:宽温区电池材料与设计
10:20-10:40 合影留念、茶歇
10:40-11:20 魏飞:流化床法制备负极及正极材料
11:20-12:00 王鸣生:碳基碱金属负极材料的原位TEM研究
12:00-13:00 午餐
13:00-13:40 李欣蔚:色谱质谱技术在动力电池机理研究、产品开发和质控中的应用
13:40-14:20 于奕:辐照敏感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14:20-15:00 周光敏:失效锂电池电极材料的修复与再利用
15:00-15:40 李润明:锂电池用胶的流变表征
15:40-16:00 茶歇
16:00-16:40 姚文娇: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探索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16:40-17:20 杨金龙:先进储能电极与界面化学
17:20-18:00 李岳乔:资本视野下的电池产业链分析 

 

嘉宾介绍

潘锋:北京大学讲席教授。1985年毕业于北大化学系,1988年获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硕士(师从梁敬魁先生),1994年获英国Strathclyde大学博士,自2011年创建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以来,致力于材料基因与大数据系统研发、结构化学新范式探索、界面结构化学与电化学相关性研究、建设中子衍射谱仪大科学装置及材料和器件综合表征系统、锂电池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和应用,发表了包括Nature Nanotech、JACS、AM等内的SCI代表性论文250余篇。获2018年美国电化学学会电池科技奖与深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领军)和2016年国际电动车锂电池协会杰出研究奖。

李峰:研究员,1995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2001年于中科院金属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已在Adv Mater、Nature Energy等发表论文350余篇,被引用超过60,000次,H-index 106, 2016-2022连续入选科睿维安高被引用科学家,受邀为Adv Mater等撰写综述和展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被聘为《新型炭材料》、《储能科学与技术》、《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Energy Storage Materials》、《Chinese Chemical Letter》编委。

魏飞:清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流态化、多相反应工程及碳纳米管结构控制与批量生产技术。致力于多相反应器的新概念及新理论研究、研发用于煤及石油化工、纳米材料、清洁能源化学品、环境等领域的新型过程及设备。国家 杰出青年基金(1997)获得者。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设计30余台多相反应 器投入商业运行,如2000吨/年纳米聚团流化床法碳纳米管、60万吨/年流化床甲醇制丙烯(在建)、3万吨/ 年流化床法甲醇制芳烃及10万吨/年流化床法苯胺,15 万吨/年下行床催化裂化等,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 年,2008 年)、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2007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 2015)、发明一等奖(2012)。在Science、Nature等杂志发表论文600 余篇, 专著4部,SCI引用50000余次,H因子 97。是2016-2021克莱蒽材料领域高被引学者。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 石油学会理事等职。

李欣蔚:沃特世大中华区材料科学市场部经理

于奕: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助理教授。 2008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学士,2013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2014-201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2017年至今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 从事材料微观结构的电子显微研究,致力于发展低剂量像差校正成像技术,并应用于电子束辐照敏感金属和半导体材料微观结构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以通讯及共同通讯作者形式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J. Am. Chem. Soc.,Nano Letters,Micron,IUCrJ等学术期刊发表。

姚文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深圳市碳中和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 南山区领航人才, 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 牛顿国际学者,深圳市优青。致力于功能材料设计和制备。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国家、省、市等项目11项;参与国自然国际合作项目、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英国EPSRC等项目多项。发表Nat. Commun.(2篇)、Adv. Mater.(3篇)、Adv. Energy Mater.(1篇)、Angew. Chem. Int. Ed.(3篇)、J. Am. Chem. Soc.(2篇)、Chem. Mater.(4篇)等SCI文章45篇,授权专利7项。

周光敏: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导师为成会明院士和李峰研究员。2014-2015年于美国UT Austin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Arumugam Manthiram教授。2015-2019年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Yi Cui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与电池回收,已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Energy、Nature Sustainability、Chemical Reviews、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Advanced Materials等。论文被引用 33600多次(Google Scholar),4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H-index为76,2018-2022连续5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担任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副主编/科学执行编辑及多个期刊青年编委。获得包括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青年科技奖、能源存储材料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Materials Today Rising Star Awards等奖励。

杨金龙: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助理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国化学会成员。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先后在北京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加入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研究方向为能源存储电极界面化学。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包括PNAS, Matter,  Nat. Commun., Nano Letters., Adv. Mater., Angew. Chem., Adv. Energy Mater., Nano Energy, eScience,等,SCI期刊引用4000次(Google Scholar),H-index为38,EIS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8篇,引用大于100次的论文10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项,其中5项已授权,另外申获美国发明专利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交流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重点及重点实验室筹建等10余项项目。担任广东省储能标准审定专家,深圳市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项目评委专家;长期担任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Nano Lett.、ACS Nano、Energy Storage Mater.、Nano Energy、Small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的特邀审稿和仲裁专家;担任eScience、EcoMat和Adv. Powder Mater.等高影响力期刊青年编委。

王鸣生:厦门大学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职于厦大材料学院,创建了原位电镜实验室。主要研究兴趣:(1)原位电镜表征及精准纳米/原子制造技术,(2)高性能储能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和表征。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130多篇,包括Nature, Nat. Commun., Adv. Mater., Mater. Today, Angew, AEM, AFM, Nano Lett., ACS Nano, ACS Energy Lett.等。代表性成果:(1) 首创了TEM纳米增材、减材和等材制造的概念并发展了成套技术方法; (2) 发展了“仿真”式原位电镜表征方法,系统揭示了限域空间中各类储能材料的演变与失效机理。

李岳乔:深创投高级投资经理

李润明:TA仪器流变高级技术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博士,主要从事多相多尺度复杂流体的流变学研究,指导过多家企业产品性能评估的流变方法开发,帮助过多家企业建立流变测试方法和标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