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鸿研 需求 视频 产品 专栏 招聘 活动 社区 APP下载 登录/注册
博士后、科研助理·上海交通大学郭相东课题组
招聘 / 博士后:物理、化学、材料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科研助理:材料、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 / 上海 / 博后,科研
思海暮     2025-06-09 微信扫码分享 登录后可收藏 投递简历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功能材料研究所(筹)长期致力于光电信息材料的物性与器件研究,现正招募博士后及科研助理等研究人员。诚盼热爱科研,勤奋踏实,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优秀才俊携手并进,共同奋斗!

一、岗位需求及职责
(一)博士后
1.承担或协助完成课题组相关研究任务,积极申请国家、上海市博士后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2.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申请发明专利;
3.协助合作导师完成其它科研工作,协助研究生的培养。
(二)科研助理
1.参与课题组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2.协助日常实验室维护和管理;
3.协助课题组完成其它科研工作。
二、研究方向
1. 场电子发射性能与应用研究:涵盖超快电子发射与器件、纳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半导体器件、超快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低维材料的生长及相关表征技术等多个领域,以及电子源、行波管、霍尔推进器等多个应用方向。
2. AI驱动的材料研究:开发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大原子模型算法,用于预测多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重点关注极化激元光信息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及光热材料等。
3.集成光电器件与应用:设计并加工片上光电融合器件与光计算器件,力求在光互连、光计算及光存储等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三、应聘条件
(一)博士后
1.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正派、诚实守信;心态良好、性格开朗、有上进心、身体健康;
2.已获得物理、化学、材料、半导体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博士学位答辩,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3.从事信息功能材料或凝聚态物理等相关领域研究,具备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电性能表征与分析、人工智能算法与电磁仿真计算等相关经验者优先;
4.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及熟练的中英文读写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5.热爱科研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科研助理
1、有材料、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大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或毕业三年以内;
2、善于沟通、认真负责、乐于服务,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3、有光电材料与器件、人工智能算法等相关背景者优先,有相关实验技能基础或科研项目经验者优先;
4、有高校或科研院所课题组工作经验者优先。
四、岗位待遇
(一)博士后
1.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充足稳定的经费支持;
2.待遇按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http://postd.sjtu.edu.cn/index.htm)相关规定执行,支持协助入站博士后申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等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博士后人才计划;
3.博士后人员实行年薪制,并按规定协助落户、子女入学事宜,具体可咨询相关联系人。学校鼓励优秀博士后申请各类基金和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工作期间取得优秀成果者可支持出站后留校工作。
(二)科研助理
1. 根据国家、上海市以及学校有关规定,参照上海交通大学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2. 表现优异者优先考虑推荐攻读博士学位。
五、应聘方式
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学术成果清单及代表性论文(全文并限3份内)等材料的压缩发送至邮箱:zhoushenghan@sjtu.edu.cn,(请同时抄送至guoxiangdong@sjtu.edu.cn),邮件主题以“应聘岗位+本人姓名”命名。
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合作导师简介:
郭相东,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获得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师从戴庆教授和朱星教授;随后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从事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工作,并在香港大学张霜教授课题组进行访问合作。长期从事纳米光子学材料与智能计算研究,针对光子芯片受衍射极限限制而难以大规模集成的瓶颈问题,主要探索纳米光子学新原理,发展高分辨表征技术,将光波长压缩到纳米尺度进行操控,分别在激发、调制和探测等功能集成器件的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截至目前,在Science, Nature Materials(2篇),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 Advanced Materials(3篇)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入选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次)”和“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天河之星’优秀应用奖(2次)”等。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和面上项目和中国科协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戴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完成本硕连读课程(MEng),201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剑桥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开展博士后研究。2012年当选剑桥大学Wolfson学院Junior Research Fellow,同年5月回国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24年4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长期从事纳米光子学材料与器件研究,尤其在低维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光电调控与器件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开发了纳米材料表面波(极化激元)性能调控方法,并探索构筑片内高效光电互联芯片。以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并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作邀请报告。先后主持了JKW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项目和重大仪器项目等2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入选美国光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青年通讯会士。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曾作为执行主席举办香山科学会议和China NANO等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会议,现任Nanoscale期刊副主编。
投递简历  
招聘 相关的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