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鸿研 需求 视频 产品 专栏 招聘 活动 社区 APP下载 登录/注册
俞书宏、侯保荣、碳石墨炔、分子动力学研究集体 获中科院杰出科技奖总评候选任名单
材料人客服小谭     2021-06-19 微信扫码分享  
日前,中国科学院官网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进入总评候选者建议名单公示(通用领域)》。化学、材料领域共有2位科学家、2个研究集体入选。

以下是公示内容对他们的介绍

二维碳石墨炔研究集体——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石墨炔研究在李玉良和他的团队引领下已形成一个新领域,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等联合向全球发布 的《2020 研究前沿》报告列为化学与材料科学 Top10 前沿之 一,是唯一由中国科学家引领的领域。李玉良和他的团队在 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以 sp、sp 2两种杂化态存在的碳新同素异 形体-石墨炔,使碳材料家族诞生了一个新成员,开辟了人工低温、常压化学合成全碳材料的先例,在国际上开拓了碳材 料研究新领域,是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材料领域引领性研究的 范例。在李玉良和他的团队带领下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并在催化、能源、光电、生命科学、智能信息和新模式物质 转化与转换等领域产生系列原创性成果。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及主要科技贡献:
李玉良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在国际上开拓了全碳材料合成化学研究, 发现了石墨炔,获得系列原创性成果,开创了碳材料研究新领域。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

刘辉彪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薛玉瑞 山东大学
黄长水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李勇军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左自成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酒同钢 山东大学
王 宁 山东大学
李国兴 山东大学 何 峰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前沿分子动力学研究集体——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分子反应动力学是在微观层次上研究化学反应详细机制的学科,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联系物理和化学的桥梁。在过去五年中,前沿分子动力学研究团队发展了各种态-态量子波包理论和精确拟合势能面的方 法,改进了利用里德堡态标示时间飞渡谱技术的交叉分子束 装置。同时,针对国际前沿反应动力学问题,理论和实验密 切结合,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基础学科研究突破,包括阐明了反应散射共振的在化学反应中的普遍性问题,首次揭示 了几何相位效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的问题,研究了各种不 同振动模式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等等。共发表 SCI 收录论文 100 余篇,包括在 Science 期刊论文 4 篇和 Nat. Chem.期刊论 文 2 篇,在 Nat.Comm.上发表论文 4 篇等。自 2006 年以来, 该团队共在 Science 期刊上发表论文 11 篇。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及主要科技贡献:
张东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发展了高维量子波包方法和基于神经网 络高精度拟合势能面的方法,研究了分子各种振动模式对于 化学反应的影响。
孙志刚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发展了高效的基于量子波包方法的态- 态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方法,研究了反应共振态和几何相位 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肖春雷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发展了“态-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实验装 置,为阐明反应散射共振在化学反应中的普遍性问题提供了 实验证据。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
杨学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戴东旭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傅碧娜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 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兆军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吴国荣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董文锐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未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袁开军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徐 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江 凌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谢 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陈志超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贺志刚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任泽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周传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樊红军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俞书宏——中国科技大学

主要科技贡献:俞书宏长期从事无机合成仿生材料研究。近年来,建立了人工仿生合成珍珠母、人工木材、人工盔甲等多级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 阐释了其生长机理, 发现了无机仿生材料跨尺度合成的新途径。创立了介观尺度“组装与矿化”相结合的合成方法, 首次成功矿化合成了人工珍珠母, 解决了这一世界公认的难题。成果发表在 Science, 被该刊Perspectives称“提出的矿化方法是一项突破性进展”, 被Nature选为研究亮点。创制了具有优异隔热防火性能的轻质高强仿生木材, 被  Science新闻、Scientific American选为亮点。开拓了宏观尺度纳米组装体的制备与功能化的研究,成功实现了多种纳米结构单元的宏量制备,相关工作被 Nature、C&ENs等选为研究亮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侯保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侯保荣长期致力于海洋腐蚀研究,创建和发展了我国的海洋腐蚀理论体系,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 “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海洋腐蚀领域第一个 973 课题以及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为海洋腐 蚀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科学院和海洋研究所 的大力支持下,侯保荣成功研发出 PTC、OTC、FCC 新技术, 解决了长期困扰海洋腐蚀防控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在 100 余项重大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创造 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他主持了我国最全面系统的腐蚀 成本调查,并提出将基础设施及重大装备腐蚀防护安全纳入国家战略的建议,有力推动了我国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发展。


来源:https://www.cas.cn/tz/202106/t20210618_4793910.shtml


暂无留言
专栏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