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鸿研 需求 视频 产品 专栏 招聘 活动 社区 APP下载 登录/注册
复合集流体 是电池的救星?还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材料人网小谭     2024-09-12 微信扫码分享  
材料人专访了2位行业专家、1位投资人,为您揭秘集流体现状与未来


集流体是锂电池电芯中正负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承载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主要作用是汇聚电流对外输出完成化学能向电能的转换过程。它是锂电池中的关键部件,成本约占电池成本的15%,是继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隔膜之后的第五大材料。在其他材料技术发展给电池带来的提升效果正在越来越低的情况下,集流体领域新崛起一项技术——复合集流体开始在大放异彩。

 

传统集流体使用纯铝箔(正极)/纯铜箔(负极)。复合集流体是在以PET/PP/PI等高分子材料作为中间层基膜,然后在基膜两侧镀铝/铜,是一种类三明治夹层结构的复合材料。2017年,宁德时代发布了《一种集流体及其极片和电池》专利。202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通讯作者)、叶玉胜(一作,现就职于北京理工大学)等人提出一种新颖的复合集流体(CC)设计策略,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材料人曾对该篇论文成果做过系统报道。该项成果既最小化了电池内的集流体这一“dead weight”,又提高了电池防火安全性。他们通过在两层超薄铜层(-500 nm)之间添加一层嵌入三苯基磷酸盐(TPP)阻燃剂的聚酰亚胺(PI),从而制备出了一种厚度约为9 μm和密度为1.54 mg cm-2的超轻聚酰亚胺基集流体。与传统采用最薄的商用金属箔集流体(~6 μm)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相比,本文设计的复合集流体可以将能量密度提高16-26%(取决于不同电池类型),并可在短路和热失控等极端条件下,有效打破电池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矛盾。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light and fire-extinguishing current collectors for high-energy and high-safety lithium-ion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Nature Energy上。
图片 1.png

图:新型和传统集流体设计对比


能够在市场上获得青睐,复合集流体自然不是泛泛之辈。在提升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能、降低成本的三个维度上,它对传统集流体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复合集流体这种设计是可以大大降低铜、铝的使用量。铜价约6-7万每吨,铝价约1-2万每吨,而PET不到万元每吨。价格上的差距为节省成本提供了空间。目前主流纯铜箔集流体厚度大约在的6μm之间,对应1GWh的动力电池对铜的需求在600吨左右。而主流复合集流体是4.5μm基膜+两侧各1μm铜,理论上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铜的使用。

 

铜的密度8.920g/cm³、铝的密度是2.7 g/cm³、PET密度为1.37 g/cm³。所以复合集流体用低密度高分子替换高密度金属,降低了集流体的重量和厚度,从而提升了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

 

安全方面上,由于复合集流体主体是抗压强度高、熔点低的高分子材料导电能力低,可以降低热失控风险,增加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图片 2.png

图:北京理工大学叶玉胜在材料人网上做报告的PPT截图。

 

复合集流体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到了2023年复合集流体被业界称为是量产元年。例如2023年年初,安迈特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并在年中举行了总投资30亿元复合集流体产业化项目一期奠基仪式。全部建成后将达成7亿平方米新型高安全复合集流体的年产能,可满足约70GWh动力、储能及3C锂离子电池产业需求。光润真空、臻锂新材等数家设备制造商陆续获得了天使轮融资。

 

目前发展的复合集流体没有摆脱铜和铝的使用,是在将纯铜箔替换成镀铜层+高分子基体,工艺和使用材料上的变化,对传统集流体产业链的影响不大,主要集中在中上游企业,包括镀膜相关设备、基材、靶材、添加剂以及高分子基体材料企业。

 

据一位与材料人相熟的投资人透露“我们认为复合集流体和纯铜簿、铝簿比起来,因高安全性、能量密度及低成本潜质,替代优势显著,将成为下一代电池集流体材料,预计会有千亿市场空间。目前也看到宁德、比亚迪都开始进行商业化验证,但是上车是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需要现在消费行业、储能行业之类的率先落地,然后两三年的上车试车,才会最后稳定的汽车供应。同时,因为现在大多数复合集流体企业还处在跟车企、电池厂联合研发+测试阶段,所以目前不属于大批量稳定生产,一致性还很难得到验证,成本上也偏高。”

 

已经回国的叶玉胜老师在接受材料人专访时提到“目前复合集流体虽尚未在实际车辆中应用,但在3C类产品中有在持续进行相关的试验性应用探索,未来很有市场潜力。复合集流体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1)制备工艺成本较高,需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2)极耳焊接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由于复合集流体中间的聚合物层不导电,且表面金属层较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焊接质量。目前主要仍采用转接方式,焊点数量增加,影响电池的内阻;(3)复合集流体的散热性能亟待提升,散热不佳会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在高倍率条件下,发热现象更加严重。”


对于大家非常关心的成本问题,叶老师认为从材料成本来看,复合集流体具有优势,但从整体工艺角度分析,复合集流体的制备工艺相较于传统铜箔仍然较为复杂,对工艺流程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复合集流体的制备工艺与当前市场上成熟的薄膜生产、连续溅射、水电镀等工艺过程兼容性较好,为降低复合集流体的成本提供了重要基础。

他认为复合集流体有望赋予电池新的功能,尤其是在提升电池安全性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这是传统铜箔难以实现的。为推动这一新技术方案,需要大家持续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研发,开发出低成本、高稳定性的产品。


asdqwe  (2024-11-11) 回复TA
asdasd
asdqwe  (2024-11-11) 回复TA
<img src=x>
1245  (2024-11-11) 回复TA
<img src=x>
1245  (2024-11-11) 回复TA
<img src=x>
<img src=x>  (2024-09-20) 回复TA
123
专栏最新文章